【www.dqwomen.com--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维,因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落后,教师、同学和家长往往瞧不起他们,厌弃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能把学习搞好。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缺乏学习动力,造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落后,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削弱和消除他们的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自尊,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打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起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一、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表现
  
  1、挫折心理: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的无法实现,个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后进生的挫折主要是学习性挫折。如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经常考试不及格,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后进生往往经历了连续的挫折,因而会使他们感受持续的紧张状态,由此而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全固定下来,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以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苦恼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后进生中极为普遍。因为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在学校生活及学习中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唯一标准。因为各种原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面前会油然而产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会使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后进生由于学而不会而导致不愿意学,引起学习成绩差,并逐步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进生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他们很难理解新的公式,定理和规律,日久天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掩饰自己,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更是线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初中辍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4、冷漠心理: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同时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为一捉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后进生由于学习受挫,而积极因素性丧失,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长时间地脱离现实生活,造成行为障碍。首先,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的不健全。冷漠心理长期发展下致病,就有可能转化为后进生的性格特征。冷漠的性格对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具有冷漠心理的学生,由于对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有漠视的冷淡态度,因而不能深入到学校集体中去,不能和教师,同学的心灵沟通,看不到别人的心灵深处的高尚美好的东西,跟随着冷漠而来的,必将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其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麻木。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好似一种心灵上的麻醉剂,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从而压抑热情、活泼的天性,这无疑是压抑自己,是一种可悲的自我埋藏。再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责任感的泯灭。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会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集体是不相干的,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自己可以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冷漠心理的最终结果,只能把后进生塑造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
  
  5、孤独心理: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心理是的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其活动得不到积极的支持、帮助、肯定和赞扬,而受到了种种否定和压制,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同学和教师因自己学习差而瞧不起自己,歧视自己,从而不愿和教师,同学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在别人的劝导下参加,往往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在别人再三要求下参加时,甚至觉得别人想看自己的笑话。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总喜欢一个人呆着,独立思考,时间长了以后,往往会出现寡言少语,情感冷淡,不善于交际等表现,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往往厌恶学习,在自悲自叹中打发时光。有的会因无法忍受孤独的痛苦,走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有的出现变态心理,有的受不了被集体孤立的痛苦而求救于外面的“问题团伙”,滑入“问题儿童”的行列。
  
  6、逆反心理: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定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冷遇,从而使他们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心理常处于不规则紊乱状态,或对学校教育本身抵制和排斥,与之对立;或过敏、厌恶、反感;或对教育者看法片面,抱有成见等。这种心理变态造成了“交流点”的严重错位,加上后进生本身的特点,也容易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心理“外壳”,使心理疙瘩越来越僵硬,教育者无法捕捉与其沟通情感的突破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思想共鸣可言,你说得再好,他也不信,他心里想的你不知道,你让他这样做,他却那样做,从而使学校教育失去了固有的支撑点。也给教育者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将导致后进生离群索居,成为一个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的心理畸形人。封闭的心态又导致后进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
  
  7、放任心理:是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对自己的心理、言语、行为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的现象。后进生由于不能在学习上得到自尊心的满足,再加上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影响,往往会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容易产生早恋、追星、作弊、攻击性行为、抽烟、喝洒乃至不法行为等。这些现象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不仅对学生个人,而且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都有着不良的影响,理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庭、社会的事。
  
  就学校方面而言,教师应了解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成因,掌握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特点,明确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演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端正教育态度,改变教育方法。具体来说,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陶冶法:有人说: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对待后进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以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那曾饱受冷落的心,应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切的希望,使后进生感到教师并不嫌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自卑感,孤独感,激发其上进的信心。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向后进生倾注自己的爱,这种爱犹如一股甘泉,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激发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获得自尊、自信的体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对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的学生,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发他们奋发自信的心理,对于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注意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同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成功体验法: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进一步树立自信、自尊的方法。一般说来,“成功”往往与后进生无缘。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更多的体验的是失败和挫折,很少体验到成功。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赙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舞,逐渐使他们从过低的自我评价中解脱出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日益增强。(班主任  www.banzhuren.cn)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建议,对于具有冷漠、自卑、挫折、孤独心理的人,不妨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性较大的事情,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的成功来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其自卑、等消极心理暗示。如一位颇负盛名的中年画家,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起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小时候,他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一次课间,他和几个顽皮的小朋友乘教师不在教室,便地黑板上乱涂乱画起来,有的画人头,有的画花,偌大一块黑板被几个小朋友的杰作占去了一半。待下节课的老师走进教室时,他们已来不及擦掉了,只好争先恐后地逃到座位上等老师的“雷头风”。果然,老师嗔怒了,他让大家一一把那些“创作”擦掉,唯独留下这未来画家的“处女作”,而且一下课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那是你画的吗?”老师严肃地问。他只好不安地点点头。“哈!”老师突然眼睛一亮,换上一种极其兴奋的口吻说:“你画得很好,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这出乎意料的激励,使这位小画家的心中泛起了希望的浪花。
  
  运用成功激励法,教师应注意帮助后进生树立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开始逐步走向自尊、自信。
  
  3、优点表扬法: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在学校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关心和喜欢。当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如果能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赞美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卡耐基教人如何获得成功的书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其实他的忠告很简单:“慷慨地赞扬他!”因此,作为教师不妨慷慨地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如有位老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表面上对学习漠不关心,考试成绩好坏都不大在乎,实际上全不是这回事。有一次,教师在他的作业上批了“有进步”三个字,他竟然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心想,只要我加把劲,学习是会有进步的,并暗下决心,保持这个荣誉,还要下断进步。家长和教师不断地给他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学好的信心。
  
  4、积极期待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明确说明积极期待法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两位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那是从一项测验中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该校学生名单中随便点出来的。然而有趣有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研究者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产生“暗示效应”,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自信,而一旦学生保持充满自信的心理,则无论发生什么难题,他也会坚信自己已经具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可以给学生带来力量的增强。正如爱默生所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积极期待法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为有效。帮助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的关键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待四年级以下的儿童,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是不及格,他让学生好好想想,然后再回答,反复地做几遍,让他自身相信:他的作业会一次比一次好。这样的教育方法,好使学生发现自己创造力的秘密,很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高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培养。
  
  5、活动体验法:活动体验是最有效的情感教育途径,孥教师精心设计或组织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面对真正的社会现实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在提高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触及其深层意识,最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较稳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对后进生特别是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后进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们的友谊,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明确其行为的危害,从而不断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台:有个学生在一次考完数学后,成绩不理想,一气之下,狠狠地推上教室的门,结果把门上的玻璃震坏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地找班主任认错,并赔上了损坏的玻璃钱。班主任却没完没了,他拿着赔的钱,带这个学生一起量尺雨一起找玻璃店配玻璃,一起讨价还价,一起打磨玻璃,最后一起安装。师生俩用了整个中午的时间修好了门上的玻璃。学生的双手甚至割开了口子。经过了这一番“体验”,学生突然明白自己打破玻璃给大家造成的麻烦和损失,并不是赔几个钱就解决的。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因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6、兴趣转移法: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个性。而且学生在兴趣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如:一名学生成绩很差,不少教师都很嫌弃他。班主任发现他很少说话,不大参加班级活动,经常一个人在课间摆弄一台照相机。经过了解,发现他十分爱好摄影,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请了一位对摄影颇有研究的物理教师教他摄影,使他学到了不少摄影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摄影技能,摄影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他心里十分高兴,在感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同时,创始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学摄影不虽进步很快吗?如果把这股劲花到学习上,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在班主任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不断进步,最后成为班上的三好生。
  
  7、暗示教育法:暗示法是社会影响、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途径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发出某种信息,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自然地接受一定住处中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的心理过程。无对抗性是暗示的根本特征,在暗示过程中,两者(暗示者和受暗示者)并非敌对关系,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并非怀有戒备、疑惧或者说对抗心理。暗示=并不是通过说服的方法让对方接受暗示者的思想,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当这种提示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它就成为暗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维护自己“主体”地位的倾向,他们不愿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涉和控制,当他们意识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时,通常引起戒备心理甚至逆反心理。运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没有感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要求自己时,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的后进生,暗示更为有效。如:一位外语教师在评讲试卷时,有位学生要求加分,理由是一个填空不应扣分。教师接过试卷一看,知道试卷上原来那个填空没填,是刚加上去的,教师没说什么,默默地给他加了3分,并把得分由原来的59分改成了62分,只是在那个填空处留下了一个鲜红的问号。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地找教师承认了错误,谢谢教师对他的尊重,并把这张试卷贴在自己家中醒目的地方,让自己经常看到,以不断地鞭策自己。后来,这位同学考取了某名牌大学。
  
  8、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来访者启发、劝告、教育和暗示,提高其认识和感受、改善其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过程。根据有关调查。、,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已达到30%以上,其中初、高中生所占的比重更大。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往往容易导致许多不同程度铁心理暗示,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后进生的消极暗示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关,但更的是心理健康。如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等。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咨询,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暗示,树立自信和自尊,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