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班主任工作计划】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两难及解决对策
  
  如今的中学班主任难做,难在哪里呢?
  
  答案自然有很多,我想说其中两点。
  
  一是遭遇了教育方式的挑战。孩子们经过了父母的教育和小学老师的教育,经历了很多老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很多道理都已经被父母或老师说过很多遍了,可以说孩子以前经历的老师都对后面的老师构成挑战。有人说,做父亲的对孩子讲到道理在9岁前就讲完了,以后就剩下重复。而教育里很可怕的是完全意义上重复。再好的道理,重复去讲也就没有了味道。我们和学生在一起三年,昨天的自己也就成了明天的自己的挑战,你不可能把简单的道理重复三年,这就逼着老师们必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系统,把道理说的吸引人,说的入人耳,入人心。
  
  二是遭遇了教育视野的挑战。网络时代学生有了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如果教育的步伐跟不上学生的步伐,教师的视野更不上学生的视野,势必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脱离了时代。而拥有了足够广阔的教育视野,自然也能获得非常丰富的教育素材。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早已经不是给一碗水或一桶水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本事,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大海。这当然就要求我们自己不能守着自己的一桶水,要求我们必须面对当下的时代不断更新自己,拓展自己。
  
  围绕上述两点点困境,我有这样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
  
  1针对教育方式的挑战:
  
  怎么才能把道理说的吸引人,说的入人耳,入人心呢,我觉得首要的应该是理解和尊重,其次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方式进而教育素材。我从这三个方面听说说我的理解——
  
  (1)口头的教育方式,但是力求避免生硬的说教。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成长。在这里我用我记下的两个小故事做例子。
  
  小A故事两则
  
  小A是我非常喜欢一个孩子,这一年里,开班不久我就发现,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有强烈的集体意识,热情,开朗;同时又有着比班里孩子更多一点儿的孩子气,容易着急、冲动,容易被感动,感动之后会狠狠地立下的誓言,可是又容易受干扰,一旦玩心起来,又不太会控制自己。在班里成绩排在后面,在学习上有一点儿自卑感。故事就从这样一个孩子开始。
  
  “换座风波”
  
  高一上半年,新当选的班委同学第一次给全班同学换座位,我没有参与意见,由班委同学全权处理。他们的措施还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即按照个头高低把同学们分成教室前后两部分,前几排同学抽签,后几排同学抽签,抽到哪个位置就在那个位置。统一安排之后,如想和谁调换,可直接与其商量,都同意并且不影响后面同学视线的情况下可以调换。一经固定便不再随意调动。
  
  这是小A恰好抽到了最后一排的一个位置,他不喜欢这个位置,于是就想和前面的同学调换,可是刚刚安顿下来的同学都还沉浸在换座位的兴奋中,没有人想和他换,于是小A不高兴了,大声摔门离开了教室,大家自然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了他的情绪。在小A离开教室之后,班委的同学设法为他往前调整一下。
  
  (这些事我是在班委同学调整完位置之后才知道,我觉得小A的做法有问题,再加上小A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可能导致的问题就会更严重。)
  
  等小A回到教室,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往前调了几排了,脸上已经出现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看在眼里,因为我知道他不是那种完全自私不懂事的孩子。等大家都安安稳稳地上课之后,我把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和他进行了谈话。
  
  一开始,他自己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摔门的做法不对了,低着头,不说话。
  
  这时我说:“小A啊,你看,其实人的每一种做法都是人自己做出的一个选择,而一件事情往往存在着不同的选择,从这些不同的选择里就可以让人了解到这个人的境界和气度。就比如今天换座这个事,就有很多种选择。
  
  选择一:你可以当着班里同学的的面儿发表反对意见,抗议,甚至阻挠正常上课;
  
  选择二:你可以像你的做法一样摔门而出,以示不满,然后回来,气鼓鼓地坐在这个令自己生气的位置上;
  
  选择三:你可以在稍等一等,在和同学或老师商量,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挑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
  
  选择四:你可以对自己说,这个位置也挺好,别人能接受我也可以,再说,我坐着这里,别人就不用坐在最后一排,这也是为班委的同学和老师减轻工作负担;
  
  选择五,假如我幸运地没有抽到最后一排,而抽到了自己最想去的也是大家最想去的一个位置,如果有最后一排的同学想跟我换,我也大方地和他换了。
  
  这五种选择都会相应地赢得大家的评价,你觉得,哪一种做法最有境界最有气度,哪一种做法最没有风度没有修养?你愿意做哪一种境界的人?”
  
  小A红着脸,低着头,表情上已经没有了开始换座时的不满,完全是一种歉疚。他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的做法太小孩子气了。”
  
  我接着说:“你的做法不是最坏的,这说明你的为人并不坏,可是不是最好的呢?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叫人钦佩的、自己心里也亮堂的人呢?要知道,在你刚才只考虑到自己是否满意的时候,班里有人还在考虑你的感受,已经把座位给你调过了。在这件事情上你给大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如果还可以重新选择,你又会如何选择?”
  
  小A说:“我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接着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从这件事中学到些道理。只是这样换座位的事情不会总是有,但是能够体现气度和境界的选择随时都会有,希望你在这个大家调给你位置上好好想想这个教训。
  
  小A答应了,便回教室学习了。
  
  我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小A能明白这件事的得失也就好了。后来我才听同学说,小A为自己的做法在教室里向大家公开道歉了,承认了自己的做法太自我,以后会好好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可。
  
  原来,改过之后的小A做出了比我预期的更好的选择。
  
  “老师,我快气死了”
  
  中午到班,班里的同学都已经准备上课了。小A气鼓鼓地在走廊里找到我,几乎声泪俱下地说:“老师,我气得快不行了,快气死了。我按您跟我说的一直努力克制,可是快克制不住了,要是以前我一定已经要打人了。”
  
  当时我也吓一跳,看着还努力克制的样子,嘴唇都成了憋成紫色的了,眼泪边说边流,是什么事情把一向挺开朗的小A气成这样的呢?
  
  询问之下才知道,没有什么大事。原来他总觉得XX同学言辞上总是针对他,总是瞧不起他,快让他受不了了。
  
  我问他,你确定他是恶意针对你还是只是善意的玩笑,你有问过他为什么吗?
  
  小A说,我也不知道他是善意还是恶意,也不知道我哪里不对,反正我觉得他的话是恶意的。我努力按老师说的,人要大度要克制,我努力克制,可实在克制不住了。
  
  听他说的情况,再加上我对XX同学的了解,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定是他们沟通上出了问题。
  
  于是我对他说,小A你别生气,你能这么克制说明一比以前做得好的多了,这是非常非常大的进步,只是光靠克制还不够。你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甲,他以为自己对人表示友好的最好方式是摸一摸对方的头,另一个人是乙,他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别人摸他的头,结果甲乙两人生活在一个集体,有一天,甲摸了乙的头表示友好,乙有点接受不了,但是碍于同学关系没有说什么。结果第二天甲还按头一天的方式对乙表示友好,乙又一次努力克制自己,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终于在第十次,乙受不了了,和甲打了起来。老师一问,他们两个都无限委屈,乙说,我已经忍了甲很久了,实在实在受不了了。甲说我是善意的,而且以前他也没说这样不行啊。老师也为他们这点“摸头“的小事哭笑不得。
  
  你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啊,要是你是甲或乙,你应该怎么做啊。
  
  小A说,如果我是乙,我会告诉甲,我不喜欢那样,叫他别那样了。
  
  我说,是啊,这样的“说”就是沟通,包容不能不明不白地包容,沟通同样重要。以最好的做法是在一开始就告诉甲,我知道你的善意的,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请原谅,我们用别的方式表示友好吧。次一点的是在几次之后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最此次的故事中的结果。他们的问题出在了沟通上。你们的问题是不是也出现在沟通上呢?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他是不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对你有意见。如果是开玩笑,你就不用这样生气了,同时你告诉他你的感受,探讨你们共同接受的方式;如果是真的对你有意见,你也要大度地问问是针对什么,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要及时改正,如果只是误会,要及时解释。你现在有这样几个可以选择——
  
  一个是我去帮你问问,一个是你自己写个小纸条去问问,再一个就是你把同学找出来自己问问。你选哪一个。
  
  小A想了想说,我还是写个小纸条吧。
  
  我笑了说,你能自己写小纸条就比让我帮你问好得多,因为你选择了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对自己的突破。但是既然是你选择了挑战自己,为什么不直接问问呢,这样或许更好,这恰恰是你最需要的沟通能力啊。
  
  之后我又教了教他如何和XX同学交流的方法,他才平静地上课去了。
  
  后来我找小A悄悄地问,怎么样了。小A还没说话先笑了,说没事了,他没有恶意,我们已经沟通好了。
  
  这样的交流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能够真正为学生考虑,并却把成长的选择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成长的快乐,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有了好的处理经验,要尽量记下来,这都是财富。同时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说话方式。
  
  (2)变瞬间消失的方式为永恒的教育方式。
  
  也就是把说的变成写的。无论是作业的评语还是偶尔给不同的学生写写信或者小纸条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并不新鲜,关键是坚持。坚持也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写得好,写的让学生认可。这或许是很多老师发愁的地方,比如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我写的不如说得好,或者是太忙没时间。
  
  我想说的是,这写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你自己能写当然好,如果你平时读到的好文字抄给学生也可以。
  
  我们有的老师会把好文章读给班里的学生,或是贴在班里,其实也可以给某个学生。我平时比较爱读书,如果遇到好的文字,短一点的,我就抄下来,长一点的我会复印下来。有时贴在班里,有时写明某某同学,我读到一篇好文章,推荐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启发。这样单对单的方式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但对多,其实好文章给了一个人,也会有很多人传看。我们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收到过我写的信或是我推荐的文章,而且不止一次,不仅学生反应好,家长的反映也很好。
  
  当然这要求老师多看点书,要求老师多看书,这样的要求我觉得不过分。
  
  (3)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为多样的教育方式。
  
  除了口头的和文字的这样的传统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音乐的、影视的、多媒体的、班会的、课外活动的等等众多方式。面对已经接近成年的学生,直接的说教往往不如简洁的启发效果更好。而这“简介的启发”通过什么媒介来进行或者通过什么形式来进行,考验的就是一个班主任的经验和智慧。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很多的教育素材值得挖掘。一首励志的歌词,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一次集体参与的课外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用。老师也要学会有针对性地从中升华其教育意义。注重教育方式的系统性、艺术性、情感性和丰富性,才能把道理多的忠言不逆耳。
  
  2针对教育视野的挑战
  
  当网络摆在我们面前,学生和我们一起面对,学生和我们一样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学生懂得多不仅不是坏事情,恰恰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有的老师担心自己知道的不如学生多,那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我曾将写过一篇文章《孩子,让你的胸怀比视野更宽广》——
  
  连续几天的课前演讲让我很感动,有贾凡为大家解读他对当下成功的理解,有原1016宿舍的几个大男孩儿给大家讲述“幸福的七种颜色”,有刘英伟为大家将50年代到80年代的“大逃港”的历史,有李煊为大家解读“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还有用精美的幻灯片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的,还有为大家介绍钱币收藏知识的,有的甚至为大家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几乎每一个同学选定的话题都叫你眼前一亮,而我们也在这一次次眼前一亮中拓展着视野,同时也在这视野的拓展中拓展着胸怀。
  
  我坚信,胸怀是否开阔取决于你的眼界是否开阔。只有有了宽广的视野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学生不仅仅能够坐得住,不仅仅要有有眼中只有课桌只有书本的定力,又应该有足够的视野来开阔自己的胸怀。
  
  我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校园里,不能封闭的是我们的视野。
  
  每周的收看《新闻周刊》是一扇窗,博览八方,看白岩松精彩评点天下事,也在心里激发起思考时代的火花。英语和语文课前的演讲是一扇窗,看同学们各显其能,虽不及名家纵论时事的专业,可一次次惊喜中却别有一番滋味。每一次的阅读是一扇窗,从李清照到史铁生,从大家作品到名家言论,每一次潜下心来的悦读都是一次提升。班会课上看经典的电影、看名人访谈都是了解时代、了解时代精英的窗口,收获的不仅仅是见识长,更是修养,是胸怀。
  
  教学生做人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认识这个时代,又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人生理想。仅仅教考试教书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
  
  春天,鲜花烂漫,校园里盛开着无数的鲜花,学生应该有欣赏一朵花的雅兴,应该有歌颂一朵花的诗情。在如花一样的年岁,要懂得在忙碌中欣赏身边的美,而不是因为忙碌而忽视甚至麻木。视野里有美好,胸怀中才能神清气爽。反过来,胸怀神清气爽,经得起春花烂漫的吸引,又赏得了春花烂漫的美,才配拥有春天。
  
  当下的世界,全球变暖,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日本地震核泄漏;国内抢盐潮、高房价、狠反腐等等,都需要了解,都需要你有思考,不人云亦云。
  
  时下的社会流行批判,不流行赞美。似乎所有赞美都值得怀疑,而似乎所有批判都比赞美来得深刻和犀利,好像只有批判才是思考,而赞美就是盲从。这样的潮流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学生,有的学生以愤青姿态批判一切怀疑一切,怀疑和批判本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所有批判与怀疑也都是来自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调查和思考,那一样是舆论的奴隶。
  
  如何在有了足够宽广的视野之后有足够的思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个赤裸裸的世界,还要教给学生发现其中的真善美的能力,让他们能以道德的、法治的、美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不怕想错、说错。也只有在这样的视野扩展中才谈得上胸怀的扩展,这样的胸怀的扩展才是实实在在的。
  
  而一旦孩子们在这样的成长中有了足够的宽广的可以容纳真善美、可以辨别假恶丑的胸怀,那这胸怀就会超越视野,变得比孩子的视野更宽广。
  
  所以面对广泛的信息渠道,我们和学生一样。我们担心学生比我们了解得多,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如学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这一点上我们比学生懒。再者说,我们也可以调动学生,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见闻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演讲或是组织班会。都是很好的方式。
  
  如今的班主任,要和学生一样充满求知欲,不尽求知,还要求的有品位上档次,做学生的引领者,应立足讲台,放眼世界,在最大范围内探求教育资源,小到一篇文章,一点感想,大到国家形式,民族精神。
  
  从四川地震,奥林匹克,经济危机中,让学生看到世界的和谐与动荡;
  
  从俞敏洪,马云,柳传志,张瑞敏身上,让学生看到时代精英的坚守与成功;
  
  从周恩来,温家宝,奥巴马的故事中,让学生看到政坛英雄的责任与奋斗;
  
  青年演讲家邹越的励志演讲,浙大教授郑强的独特思考,哈弗剑桥的网络公开课,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辟疆域;
  
  陶行知,李镇西,吴非,王君,王开东等教坛前辈也给我们很多的参考,他们的成长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专业化艺术化的路。
  
  音乐的、影视的多种方式的德育表达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我们班,因为寄宿,因为我是一个超级影迷,我经常给学生推荐好电影,比如《勇敢的心》《美丽人生》《肖申克的救赎》等等,我们也可以下载名人传记和名人访谈来访给学生,比如邓亚萍俞敏洪访谈等,深受学生欢迎。我还特别喜欢使用音乐,不仅励志,也熏陶孩子的情怀。比如我们的班歌。我曾经让学生每个人推荐自己感觉最好的励志歌曲,并且召开班会来欣赏。我也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歌曲推荐给全体学生或是某个学生。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所有教育方式的着眼点,必须是时代与人生的高度,教育不能娱乐化,不能消遣。对所有现成材料的运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深加工,不能生搬硬套。
  
  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能发现足够多的教育素材,让你的教育方式丰富多彩。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