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小班科学教案】

《三年级《磁铁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首先是观察磁铁玩具发生的有趣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然后在强烈的好奇心“磁铁能吸东西”驱使下研究它吸什么东西,之后研究什么地方吸铁能力强也就是磁极,教学重点是研究磁铁能吸铁以及磁铁有两个磁极。

三年级《磁铁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磁铁玩具》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玩具单元第二节课,顺应儿童天性,利用学生熟悉又喜欢的玩具,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玩玩具,把儿童──玩具──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生活,展开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材对《磁铁玩具》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观察磁铁玩具发生的有趣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然后在强烈的好奇心“磁铁能吸东西”驱使下研究它吸什么东西,之后研究什么地方吸铁能力强也就是磁极,教学重点是研究磁铁能吸铁以及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际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查找磁铁玩具,城镇孩子容易一点,可以找到磁铁搭扣的文具盒、磁铁扣、磁铁钓鱼玩具,但是也不是很多。农村孩子一般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更不要说磁铁玩具。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利用磁铁钓鱼玩具来导入研究的问题,因为它的趣味性强,现象也明显。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今天邀请一位同学来做个钓鱼游戏,谁想来?”(孩子们特别踊跃,看得出对游戏天生的喜好)。一名幸运儿被指定到讲台上做钓鱼的游戏,“鱼缸”里有7条鱼,只见他一连7次都顺利钓起了鱼。其他孩子的神情由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平淡。
师:“谁愿意把你看见钓鱼的现象告诉大家?”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只小手举起来。生:“他一起钓了7条鱼,我也想钓。”师:“你自己玩过钓鱼玩具吗?知道这个玩具上有什么奥秘吗?”生:“有吸铁石。”
通过这个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实际参与度很低,可以说那个钓鱼的同学真真切切参与了,其他人都成了旁观者。实验现象也只有讲台和讲台周围两排的同学看得见,其他人连看清钓鱼现象就很难。这个导入新知识的环节形同虚设,远没有到达教材设计的目的,教材是把磁铁的玩具定位在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角度,实际上大多没怎么玩过,甚至是看过磁铁的玩具。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材设计这个环节是基于学生大多玩过磁铁一类的玩具,而实际情况是这种钓鱼的游戏比较适合幼儿,作为三年级孩子就是买玩具大多不会买这种没有变化的比较单调的玩具。因此,再一次上课我们做了一些改进。课前安排学生找磁铁一类玩具玩,最突出最容易找的钓鱼玩具边玩边观察,为学好本课做准备。把教师提供的钓鱼玩具实验材料做一定改进,提供2个钓钩(一个是铁钩,一个是塑料钩),鱼儿的嘴上6个都有铁钉,一个没有。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课后玩了磁铁玩具的举手我看看,请你说说你发现的玩具奥秘。”生:“我发现有吸铁石,把东西吸住了,我妈妈钱包上的扣子就是这样的。”生:“我发现鱼儿嘴上有钉子。”生:“我用吸铁石可以吸起大头针。”……
师:“同学们课余研究的真认真,今天我们请2名同学来一次钓鱼比赛。”话音未落所有的手都举起了,老师说:“我背对大家向后抛出2朵花,谁收到了谁来,好吗?”2位收到花的同学站到教室前进行比赛,教师宣布规则:“比赛分为2场,每场1分钟,上半场结束后交换钓竿和场地。”比赛气氛热烈,结果一人胜出一次,教师首先请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同学们有的说动作稳一点的钓鱼多;有的说最多只能钓6条鱼;有的说站的地方有讲究;有的说玩具里有吸铁石。教师再向选手提问:“通过比赛,你们发现了说明奥妙?”2位选手都表示取胜的法宝是钓鱼竿,还有一条鱼有“毛病”,是不能钓起来的。随后教师把钓竿和鱼交给这两位同学一一拆开,大家发现了6条鱼的嘴上都有钉子,一条全身没有钉子。一个吊钩是磁铁的,一个是塑料的。同学中发出了“噢”的认同声。
在研究磁铁能吸铁的学习环节情况是这样。
教学片断三
教师把准备的塑料尺、铁钉、大头针、图钉、铜钥匙、铝钥匙、不锈钢钥匙、纸条、木头条、布条、橡皮擦和磁铁给学生做研究磁铁能吸铁的实验。学生忙碌起来,大约6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大家实验发现了些什么?”生:“磁铁可以吸东西。师:吸了哪些东西?生:钥匙、大头针、钉子、粑钉。”师:“你知道这些东西的共同之处吗?”生:“都是钉子。”
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在于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材料不清楚,因此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弄清上面实验物品的材料名称,还可以由教师在实验物品上贴上构成材料名称标签,实验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一遍,实验中还把情况记录下来,又一次强化地认识实验物品的构成材料。
教学片断四
教师把准备的塑料尺、铁钉、大头针、图钉、铜钥匙、铝钥匙、不锈钢钥匙、纸条、木头条、布条、橡皮擦(每一个都贴有物体的构成材料名称标签)和磁铁给学生做研究磁铁能吸铁的实验。首先要求学生把实验物品的全称认识一遍,例如:铁质大头针。还要求学生把实验中被磁铁吸住的和不吸的填写到实验记录表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时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物体?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以上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次尝试,那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关于教学的有效性,有专家提出就是“三高”教学,一是高效率; 二是高效益;三是高效应。 即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开展师生和谐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 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是指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 学生智慧的发展; 生成性的发展; 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 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教师也随之发展和成长。
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我体会到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观念,还必须养成课后积极反思的好习惯。就一节科学课来讲,首先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此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比较全面的预设前提下对科学课堂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提问和实验材料的准备要精当。有时还会安排课前或课后的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xiaobanjiaoan/3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