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教学反思】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后进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现有的研究表明,造成后进的因素,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身心因素。我们可以从学习动机入手,通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他们的成绩,使他们的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标。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又潜在的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动力条件。学习动机能制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浓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去争取好的学习效果。反之,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合理的动机激发机制,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性。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习目的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般来说学习困难学生追求的近期目标低于学习优秀学生。他们往往安于现状,被迫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他们不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他们仅仅为避免家长和教师的惩罚而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将学习视为谋求理想职业或高收入的手段,因而一旦发现“体脑倒挂”、经济收入与知识多寡并不直接相关时,便发出“多读书不如早就业”、“读书无用”等感叹,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近期目标,一个阶段甚至一节课的学习目的。(班主任工作 www.banzhuren.cn)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这一篇课文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联系,体会到当前的学习是未来参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让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语言学习对自己人际交往、谈吐举止、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帮助,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的动机。

  2、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绝大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内心都会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害怕失败,更希望能够在一种非常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课堂气氛既可以增强动机也可能会削弱动机。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讲授式”“应试式”的框框中跳出来,作他们学习的引导人、合作者。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优等生的长处,更要看到学习困难生的潜能。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教师不能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标准件”,不能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去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要给他们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敢于说话、敢于质疑。而微笑教学在这方面行之有效。放弃讲台、面带微笑走到学生中去,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给学生一个灿烂的微笑,会使他精神抖擞心情愉快。课堂里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喜悦得到鼓励。用微笑、用爱心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理解学生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帮助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困难生更多的体验是失败,而面临失败,学生是不会产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如果告诉教师,他们不能胜任某项学习任务,这标志着他们已经感到他们的行动不会有积极的结果。教师应通过创设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学习情境,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行动与成功之间的联系。,首先作为老师要较准确地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了解他们的特长,努力创设能够展示他们特长的教学情境。其次对他们可以降低评价标准。例如其他学生做对十道题才能得到表扬,他们只需做对七道甚至六道。其他同学的作文要立意高雅,结构严谨,文脉流畅才可以得到高分,他们则只须做到立意正确,文通字顺则可拿高分。再次作业布置可以降低要求。可以更多的布置一些能够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业,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作业。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尊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随着学习兴趣的日益浓厚,教师要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不断提高教学要求,让他们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的状态,引导他们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4、进行结果成败归因的训练,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由于任何一项任务的布置过后,总有两种状态存在:成功与失败。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两种现象,不必过于高兴与惊慌。关键在于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由于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改变学生偏激的归因方式,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些学生会将一次的失败归于自己的智力低下或不够走运等,而有些学生则会将自己的一次成功归于自己的走运,若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不够走运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降低甚至于丧失成功的预期,从而降低相应的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若将成功归因于一次偶然的幸运,势必会造成侥幸心理,产生自欺欺人的情绪,这也会降低相应的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对成败进行归因。一开始,每一次考试结束,我都会帮助这些学生对考试的成败进行分析,总结出考得好的考得不好的地方及原因。对他们付出的努力给与鼓励,对不够理想的地方,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经过一个阶段的帮助分析之后,尝试着让他们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自己写出考试总结,自己分析成功失败之处及原因,我对他们的总结及时给与反馈。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又能让他们准确地评价自己。在准确进行成败归因之后,及时调整学习心态以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总之,面对学习困难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不能嫌弃他们,要平等地看待他们,给他们目标,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在客观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品尝到成功,从而激发出他们学习动机,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