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是后进生的“救命稻草”
  
  文/苏日刚
  
  亲戚家的孩子文文今年读初一,期中考试考了倒数的成绩,惊醒了极其重视孩子成绩的家长。其实对于文文的这种成绩,我在去年暑假就料到了,当时我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教育能力”,自告奋勇地把他接来进行暑期特训:他每天上午跟一名小学教师学数学;下午跟我学英语;晚上再由我帮他巩固数学。这期间我才发现他的基础之差、数学思维之迟钝令人无法想象。为武装他的头脑,让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又给他增加了“说普通话”、“写日记”、“读课外书”等训练活动。一个月的特训很快结束了,他的成绩、习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继续巩固这一成果,我就后续工作对其家长提出了建议,但一个周后我再去检查时,发现所有的成果竟荡然无存,文文又恢复到了老样子。难道真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其实文文的成绩不好也与教师的不如实相告有关。一直以来文文的班主任老师都以“学习还可以”、“学习成绩一般”来描述他的学习情况,我们教师都知道这种描述性词汇的意思是“学习很差”,可文文的家长却被这些话所迷惑,加之又懒于亲自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所以当这次真真切切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家长的绝望可想而知,但家长仍然提出要在周末给孩子找老师辅导功课。其实从很早以来,尤其是从去年暑假以来,我对文文父母的“不作为”就颇有微辞,缺乏家长的“主导”作用,光有“辅导”有什么用?笔者也经常辅导一些学生,凡是家长都无法施加影响的孩子,怎么辅导也效果不大。考虑到文文的家长无力支付高昂的辅导费,辅导教师的能力也不一定强,喜欢探究教育问题的我决定“再立新功”:把文文接到我校就读,我利用晚上和周末对其施加影响,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力挽狂澜,以求无怨无悔(事实上,把亲戚的孩子接来上学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当借读两个周后的一天深夜载着文文狂奔在去医院的路上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由于有了上一次的暑假接触,这次我不敢掉以轻心。文文也认识到自己将面临更加严厉的管制,于是一场似乎“擒拿与反擒拿”的“斗争”也就开始了。
  
  片段一:文文被市体校录取后非常想上(目的自然是逃避学习),怕以自己单薄之力很难说服父母,又意识到我在其家庭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不动声色地把体校录取通知书交给我看,以探明我的态度。在随后的家庭会中我道破了这一点,并说出了我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文文每次见到面目可憎的我都主动避让,这次主动献上通知书,安能无诈?他小小年纪如此工于心计,并委屈自己,实是难得!
  
  片段二:“借读”的第一天晚上,我便开始辅导最令文文头疼的数学,我给他布置了八道“整式的加减”就去忙别的事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他只做对了一两道,表情非常痛苦。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故意慢做以夸张地显示他思维不敏捷不适合学习,故意做错题目是为了让我对他彻底失去信心,从而知难而退主动放弃辅导他。他的“示弱”本领非常强。更令我晕的是我不在场时他根本就没动手去做,听到我的脚步声才开始做题。由此可见,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能力也极其有限,作为亲戚的教师也不例外。
  
  片段三:放学路上,文文跟我谈到小学时如何巧妙地应对家长: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总是故意低着头,装出顺从的样子迎合家长;家长问考试了吗,他就说考了,再问考试卷呢,他就说还没发下来,反正家长以后一般也不会再问了。当我们的家长还是几年如一日地空洞说教毫无新意时,当家长还只是满足于简单粗暴从未考虑走进孩子心灵时,问题自然就出现了。
  
  片段四:为彻底打退我的“进攻”,文文竟利用一个晚上写了整整四张纸的内心独白,其中不乏“自由是烧鸡,学习是白菜”等让人叹为观止的比喻。平时写作文语句不通的文文竟把独白写得如泣如诉,看来真是情到深处啊!没想到我的苦苦相逼竟让一个“后进生”成长为一名“作家”,与其说我读到独白时是感动,倒不如说是震撼。作为一名教师,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没想到却是如此的无知。
  
  片段五:刚到周末,文文就不止一次地问周末是否让他回去。经不住他一次次地问,我让他问问家长的意见。不料他打电话的第一句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爸爸我今天下午回去!”并抢在家长反应过来之前挂断了电话。我被他精心策划的电话内容震惊了,这个肯定句很容易让家长认为“下午回去”是我的意思,更绝的是他不失时机地挂断了电话。看来家长和教师真的应该多多向孩子们学习!
  
  经历了这么多事件后,我决定送文文回家。当看到他下车后那轻松的神情,我意识到“借读计划”已经失败,我也意识到了我不能代替做问题学生的父母,也不能让他们重新回到原生家庭,重新学习长大或重新补足缺乏的家庭教育。
  
  我又想到了这些“后进生”每天的生活:虽然也学会了一些知识,但目前的考试让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分数;他们也很聪明,有各种特长,但由于学习差而长期得不到关注;听不懂,不做练习题,然后更听不懂;每天面对的只有老师的歧视和同学们的白眼。
  
  “后进生”在学校里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家长再不能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应该是多么的痛苦啊!作为亲戚兼教师的我都对文文施加不了太大的影响,说明学校和教师永远也代替不了家长,因此我们说“家长是‘后进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人才魔术师蔡笑晚的几个孩子上学时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尤其是每次转到更好的学校后,成绩还落到后面,但每次在蔡笑晚的帮助下,孩子们都能很快就赶上来,这也证明了父母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时下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入名校之后高枕无忧,最后却不得不面对并不理想的结果。(后进生转化  www.banzhuren.cn)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离开了家长的教育作用,名校的威力也没有那么大。
  
  教育上有句话叫“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意在让教师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于家长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作为血脉相连的两代人,理应有更多的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你也要眼含热泪地去拥抱你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家长的“血泪史”,愿“后进生”家长再多流一些血和泪,定能换来孩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本意并不是把教育的责任推向家长从而给自己推卸责任。近一年多来我在文文身上不断探索,目的无非是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误人子弟,但即便如此,跟家长的巨大作用相比,也是渺小得很。还是让我们一起重温日本的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结束语:指望学校教育会有很好的效果,那根本是错误的。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老师,使用多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可以使考进著名初中的和考进著名高中的多一些,顶多不过如此。学校教育搞得再怎么好,也难以培养出英才,也不能培养出天才。但是,家庭教育搞得好,却都能做到。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难以收到太大的效果。无独有偶,顶级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在其《我的事业是父亲》系列著作中无不显示了他对现行学校教育的不过分信任,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事必躬亲,甚至走在了学校教育的前头,例如当学校布置的重复性作业太多时,他就帮孩子删掉该项作业。正是凭着“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紧的人生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在第一位”的信念,老蔡成功了。
  
  反过来再反思一下我们教师自己,我们往往习惯于吹嘘自己有多少学生升入了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再加上家长也帮着吹嘘,我们就更飘飘然了。如果教师和学校真那么有能耐的话,为什么每到中考,城里的几所重点高中就拼命的抢生源呢?归根结底,好的生源就是家长培养的结果,是“不可再生资源”。学生之如文文者,又是经历了家长的怎样一个“培养”啊!通过上述例子来看,哪怕由教师改变他一点,又是何其难啊!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担当起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