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后进生转化】

  关注后进生心理 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当前高中阶段学校种差生多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像我校这样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高中。差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有自身原因,也有生源地学校管理的原因,也有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心理原因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仔细研究差生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达到因材施教,实现差生转化,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这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差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学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智能不同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中下等学生,大体说来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观察能力薄弱,往往不善于动脑筋,养成闭门造车,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2)因基础差,又未能及时补上,继续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弥补,失去信心;

  (3)因为学习中受到某种挫折,便垂头丧气,失去学习的自觉性;

  (4)性格倔强,意志薄弱,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造成半途而废;

  (5)求知欲低,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学习中迷迷糊糊,精神萎靡不振,上课时集中力差;

  (6)有些学生喜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若一旦失去帮助,自己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很被动;

  (7)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指导,自以为学好了,所以墨守成规,难以前进;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学生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理是一种求知欲,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理是化学教学的良好开端,并要贯彻在教学的始终。

  (1)了解中下等学生的需要,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学习兴趣往往来自需要,对于后进生更是这样,什么是他们的需要呢?各个学生有所不同:雪多是来混高中毕业证的。当然,其中也有想学好自己的专业,以后开店当老板、当工程师、当教授……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和这些同学谈心,并结合课堂教学,讲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进而产生对化学知识的自觉性。同时引导学生在化学课中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适当给他们补课,用情感补偿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培养教育学生,便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于整体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的,否则会是一些后进生掉队。我校近年来实行“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分组教学,进行进行因人因材辅导,把整体教学和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趣味性,课题引入要善于引起学生产生悬念,教学过程中提出新奇不解的问题,要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求科学的答案,求得心理平衡。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教师可提出“在国际制单位体系中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地位比较如何?”“个数和物质的量,与毫米和公里,它们分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物质的量倍数运算和个数的倍数运算相同吗”“阿伏家的罗常数有单位吗?单位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材料(小米、啤酒瓶等等)分组讨论,让他们在探索中求知识、长志气。由于学生带着急于解开的“悬念”,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发挥求异思维的优势,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生动手使用演示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后进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对于这些闪光点,我及时地给与表扬,使这些后进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温暖和关心,增强了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授课的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趣味性,主要靠新颖的举例来实现,在教学重视党的结合教学讲一些化学家动人的故事,化学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如讲“苯”时,可以介绍一下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如何发现苯的,又是如何测量其分子量的;凯库勒如何想象到苯的结构式的等。使学生懂得细心、丰富的想象力和耐心探索的精神品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用趣味的讲授给学生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把趣味直观的小实验引入课堂,以增加课堂的活力。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金属钠在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的运动情况”的探究实验;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探究补铁药丸中的铁元素的存在及其价态”的实验等。这些新奇的实验,便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认为这样做可以学得到、记得住,于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安排化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要按照能使“学生跳起来摸得着”的原则,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学业成绩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志,这一过程对所有学科都是有效的。可以这样认为,学生经过学习,如能达到满意的成绩,就会增进对化学的兴趣。相反,便会使学生兴趣下降,日久就会失去信心,以致放弃了学习。对此,我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因人施教,特别是对中下等的学生,一般要放慢进度,加强实验的直观教学,作业量要适中,考试题目不要太难,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以建立学生对化学的感情。对于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又组织了提高成绩查缺补漏小组和化学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单周的周末时间(我校是双周双修,单周不休)坚持上一次课外教学活动,又让优秀生在实验室给差生补课,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两头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又调动了优等生的学习热情,中间的学生也感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于是全面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就创造的本身而言,与在校的成绩优劣无必然的联系。牛顿早年在学校里也不过是反应迟钝的劣等生,而爱因斯坦在校期间成绩不佳,但他们惊人的成就却与少年时但各自的爱好、观察、研究、思索是分不开的,它们在思维大都灵活、独创、流畅、严谨的发散性思维特点,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在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其创造才能。我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提多问,活跃思维;一题多解,广开思路;多题一解,举一反三;巧设陷阱,深化概念;提出结论,探索条件;根据特点,巧做代替;自编习题,鼓励创新;

  通过上面的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进行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现有的知识为生长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以突破“资料”和“题海”的包围,使知能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受到启发,进而根据自己在解题中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发展过程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就克服了部分学生自以为笨的消极心理,使他们具有饱满的情绪、浓厚的兴趣、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钻研、去探索,促进思维的正常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