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班级管理】

  “学而优则班干”不利孩子成长
  
  近日,聊城一所中学贴出学生干部选拔通知,该学校选拔学生干部的要求除选拔程序等具体要求,还规定申请加入学生会当学生干部必须“形象好,品学兼优,入学成绩在本班30名之前。”(9月14日《齐鲁晚报》)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班级管理理念不断传入国内,很多人对中小学的班干部管理模式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不少人甚至把班干部等同于小特务、小腐败分子,要求取消班干部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中学选拔班干部,要求必须成绩优秀,在班级前30名,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班干部制度的不满。作为小学班主任,从教育角度说,笔者认为,“学而优则仕”变种的“学而优则班干”的选拔模式,确实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背离了教育宗旨。
  
  众所周知,不同岗位的班干部,其实对于应当具备的条件、要求有很大不同,很多班干部职位对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也不必要具备优秀成绩的优势,需要的是愿意为大家服务、做贡献的服务意识。比如很多成绩优秀学生不愿意担任的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等职位,再比如按照中国的理念,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其实这个职位最需要的条件是管理能力,而不是成绩优秀,只有学习委员这样的职位对学习成绩要求比较高。从这个角度说,“一刀切”要求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显然不具有科学性。
  
  再者,从教育科学角度说,要求班干部必须具备很好的成绩,既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方面此举打击了很多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又想担任班干部、愿意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学生的信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彻底颓废,甚至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甚者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强化带有官本位色彩的“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强化应试教育理念,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从教育实践来看,各科课代表职位,一般不是这门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就是这门学科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担任。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课代表为一种动力,更上一层楼,好上加好;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担任课代表实际上是一种督促、一种鞭策,倒逼学生发奋学习,努力提升这门学科成绩,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就是在班主任的这种安排之下成绩得到了提升。
  
  笔者认为,班干部应当回归服务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角色。在服务角色的定位上,人人都有资格担任班干部,人人也都应该轮流担任班干部,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职责和责任,就是为全体同学服务,而不只是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同时,人人担任班干部,能够从小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及我们所说的管理能力,为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不只是对其他同学大呼小叫,充当“间谍”对老师打小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