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德育】

  “五味”巧调“德育羹”

  文/王礼平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其核心内容之一——德育,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不理不睬,致使教育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需讲究一些方法,善于“五味调和”,将“德育之羹”做得色香俱佳,滋味无穷,让学生易于入口、入耳、入心。

  一、添一份关爱,默默浸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身心的精神感召力和灵魂感染力,常常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情的关爱。因为,这种关爱,能启发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使道德教育能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关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这种关爱,更是教师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领学生个性发展的灯塔,在健全学生人格、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浸润作用。做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就要常捧一份关爱之心,深入学生,多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悟学生的苦与甜,愁与乐,需与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压力,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都能以自尊自主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二、给一味尊重,轻轻搅拌

  美国着名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国着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强调,“真正的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由此可见,“尊重”在学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尊重”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人类最根本的道德需要,因而也是道德的核心内容。基于尊重的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其内容一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富有童趣,极具人情味的;其方法也一定是凸现体验与感悟的,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积极地体验、感悟、提升,让德性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有了“尊重”这个基础,学生才会有道德学习的动力,才能产生道德自主构建,这样的道德教育才会是愉快的、幸福的;相反,缺少“尊重”这个基础,学生便是被动的、不情愿的,甚至是痛苦的,其实这种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此,“尊重”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德育过程中的轴心,它能让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得以张扬,使得道德教育具有内在的动力和深沉的感召力。可以说,尊重是“德育之羹”中最重要的原材料。

  三、加一份善意,慢慢调匀

  善良和同情心是德性培养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怎么对待学生,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把善待学生当作为师的信条。善待学生,首先是对学生永远持有同情之心,用我们也许并不美丽却绝对清澈的眼睛传递我们真切的师爱,必要的时候,绝对不要吝惜我们也许并不十分温暖却绝对真诚的双手;善待学生,要求我们永远发自内心地怜爱学生,要在十倍地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要求、发出命令;善待学生,还要求我们善解学生心意,我们不能在心里轻视孩子的幼稚,不能因为学生莽撞的“冒犯”耿耿于怀,因为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圣人,我们要努力站在孩子心里,点燃他们心中真善美的火种。

  四、托一把信任,细细掺和

  给学生多一份信任,学生将多一份自我悦纳,而这,是建构良好德性的基础。当我们深入分析一些学生所谓的品德问题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情况,追根溯源,都是因学有困难引起的自卑带来的。我们是否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一个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文具盒里放上一张激励的话语。多给他们一张欢笑的脸,一张思索的脸,多一些友情提醒。学生都会犯错,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孩子搞一些恶作剧、发生错误十分正常。我们要学会心理置换,我们都犯过错误,做过错事,许多时候这是童心的表现。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多一些信任、多一些乐观的期待。许多时候,一张热情的笑脸、两眼赞许的目光、发自内心的点头,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如品香茗,受到莫大的鼓舞。

  五、放温馨环境,悄悄烘烤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香。”道德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首先要从学校环境的创设人手,在优雅、洁净、有趣、温馨的基础上,力求让环境、氛围更智慧,营造一种饱含文化意蕴的视觉风景,力求让校园环境浸透精神的意蕴,渲染积极的氛围,引领学生在与校园环境的相遇中思考、感动,互动生成,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走进校园,迈入课堂,老师的喜怒哀乐带给学生的可以是一股清新向上的春风,也可以是一场急骤冰冷的苦雨。我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常常会影响学生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理情绪。“愉快的心境催人奋进。”“唤醒在于不着痕迹的巧妙引导。”为此,老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创造充满期待的、开放的教育氛围,引领学生在其中安全、自在、愉悦地生活,放飞个性,成长心灵。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