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德育】

  当代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及对策

  文/石明一

  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步,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特点无不影响着我国青年学生,新旧交替的胶着状态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学校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无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影响。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使他们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对人类有更高的道德奉献、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十分艰苦的,是要付出艰辛劳动,贡献毕生精力的。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激励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要和发达国家比速度、比实力,必须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决不是其个人的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生死存亡的大事。

  3、信息多元化提出的挑战。目前,上网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时尚,而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是一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具,但是,面对信息的良莠不齐,如何发挥现代高科技的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主动出击,用正面的宣传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使其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要学会筛选,学会鉴别,学会吸收,学会抑制。因此积极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面临的课题。

  4、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要求和愿望也往往不一致。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寻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抑止个人主义的膨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创新德育观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具体包括:一是由“小德育观”向“大德育观”的转变。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德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能通过教师的教学,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到教师的品格、修养和治学态度,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良好育人环境的熏陶。二是由单纯的灌输教育向辨析式教育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所面对的信息量急剧扩大。一方面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单纯说教,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混杂信息,学生眼花潦乱,无法辨别,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从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引导为主的辨析式教育。三是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使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正从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与此相对应,学校德育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德育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面向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机制,为人才的培养和长期成长服务。

  2、创新德育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变革必然使道德生活发生变化,提出新的道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实际生活,不断充实新内容。一是突出主旋律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内容要突出时代主旋律,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武装学生。二是以爱国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加入WTO,人们的国际联系和交往会大幅增加,不少学生将来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让学生明确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清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休戚与共,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而奋斗,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头等使命。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环境道德教育。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着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入这些新的领域。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十分重要。四是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拓宽视野,把各种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用的知识,对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粮,都吸引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系中,进一步促进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五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可以使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

  3、创新德育方法。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创新,而且需要在方法上创新,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强化学校德育实践环节,变“旧三中心”为“新三中心”。过去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实际,侧重讲理论,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情况,其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必须改革。二是开创学校德育新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渠道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可通过各级党政机关在网上介绍本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校外一些先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事迹介绍、学生间平等的网上沟通和交流、专职德育工作者开辟网上信箱和聊天室等方法,积极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是开辟学校德育新途径,重视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准确评估德育绩效。学校应把教学目的、生活管理和情感沟通密切结合起来,让学校德育贯穿工作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4、创新德育载体。学校德育工作载体的创新要坚持以下三个结合:一是渗透性与专题性相结合。既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德育渗透到与青年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渗透性的德育载体;要抓好思想政治素质专题教学和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方案,做到情理交融,化虚为实,使这种专题性的德育载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聚合式与辐射式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德育功能,通过各类学生社团吸引不同兴趣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形成聚合式的德育载体。三是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在以有形德育阵地如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墙报等现实化德育载体为重要依托的同时,积极建立网上德育阵地,运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教育载体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开辟新型德育空间,使学生可以在隐匿真实身份的条件下,充分实现思想碰撞,提高认知水平和辨析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