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教案《小马过河》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认识汉字“马”“牛”“松鼠”,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小马过河》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3、认识汉字“马”“牛”“松鼠”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动脑筋。

  活动准备
  头饰、图片、字卡、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马吗?
  幼: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字“牛”“马”“松鼠”。
  (1)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幼:马、牛、松鼠
  (2)教师出示图片吗、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应的汉字。
  (3)集体认读“马”“牛”“松鼠”,并用马、牛组词。
  3、提问:故事中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4、欣赏课件前半部分(开头—牛伯伯说可以过去)
  (1)师:故事中小马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去帮妈妈送麦子,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2)师:当小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到了谁?
  幼:牛伯伯
  (3)师:小马对牛伯伯说了什么?
  幼:牛伯伯河水深吗?
  (4)师: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水很浅,刚过小腿
  (5)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说,过河/没过河
  (6)师:到底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过河了没有,我们接着往下看。
  5、欣赏课件后半部分
  (1)师:当小马准备要过河的时候谁来了?
  幼:小松鼠
  (2)师:小松鼠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掉进河里淹死了。
  (3) 师:小马听了小松鼠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幼:回去找妈妈
  (4) 师: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那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你自己去试了吗?
  (5)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幼:过河了
  6、理解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1)师: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最终趟过了小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呢?
  幼: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2)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高所以说水浅,小松鼠矮所以说水深。
  (3)师小结: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变化的。

  三、看图讲述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的非常认真,请小朋友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好吗?
  2、看图片讲述故事一遍,注意动物之间的对话。

  四、故事表演
  1、出示动物头饰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还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让我们戴着头饰把故事表演一遍好吗?
  2、要求:表演的时候说清楚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与个别幼儿表演一遍。
  4、幼儿表演。
  5、每组表演完后教师及时给予小结,让幼儿体验到高、矮,深、浅。

  五、活动小结
  1、师:小马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最终趟过了小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通过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
  2、幼儿自由说。
  3、师小结:碰到事情不但要多想一想,还要试一试,这样才能增长聪明才干。
  4、活动结束。
  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课件让幼儿对故事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想,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在活动的后半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己亲身的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幼儿的表演的欲望很强烈,把活动推向了**。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完整地理解,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提问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体验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通过本次活动是我在幼儿语言教学上有了新的收获,不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的及时总结很重要。

小百科;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dabanjiaoan/2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