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后进生转化】

  我对后进生的理解

  在近期担任高二十二班见习班主任期间,开始对班主任的工作有初步认识。我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充满爱的角色,因为班里什么学生都有,不管你喜欢与否,都得一视同仁。对待一些后进生更需要关注与爱。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的“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吴桥中学是一个县的重点高中,来这的孩子都想奔个好前程,然而其中肯定有学习成绩差,上课爱捣乱,不认真听讲……在跟他们接触的这一个月中我认识到,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当然是很多的,但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却应是“民主和个性”的精神。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我们对后进学生的爱,决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我们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做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生也会不知不忽而地把我们视为“哥儿们”。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会去找他们一起吃饭;我喜欢和他们一起上体育课,其他人会说我善于给他们带去欢乐,其实我要说,不是我给他们带去欢乐,而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乐;或者说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

  当然,比起其他学生,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要更多一些。记得刚来十二班的时候,这些个捣蛋鬼天天上课说话,不及时完成作业,每次任课老师都被他们气的不行,于是这些情况就会向班主任反应。一开始我会向他们发飙,可是后来我发现这样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要时刻记着: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二、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好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是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很难再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做不出便胡乱应付自然常常被老师斥骂……我非常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我想在这最后的两个的时间里,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让他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不过,他们没压力了,我的压力却重了。我得想办法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还不影响成绩。

  大礼拜回来后,我找了几个上课爱说话、成绩不好的学生谈话,我告诉他,听不懂的话就不要硬逼着自己听,但是,不准捣乱。因为我知道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他事,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这些孩子却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在忍受着这种痛苦。我告诉他们,你们可以看别的课外书,甚至可以写别的作业,可是,前提是,我讲过的每一道题——不管你会不会——你都必须用一张纸抄上,下课后给我看。

  我不是救世主,我拯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心的上好每一节课。

  以上可以说是我的读后感,借鉴书中的部分原话。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