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后进生转化】

  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文/孟繁杰

  一、学生情况

  曹红河,男,二年二班学生。当我接任这个班数学时,上课不专心,经常搞小动作,坐姿不正,东张西望,我曾多次批评他,可是他却充耳不闻,依然如故,我最头痛的就是他。后来地教学和老师们的介绍中,才知道他基础差,是个孤儿。后来慢慢的,我发现班级里的同学都说他什么也不会,说他是个“笨蛋”,所以他在同学的的印象中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是学生心中的另类。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和生活,是不会得到进步的,我想他现在的这种破罐破摔的行为,是他现在的思想所决定的。首先他是个孤儿,从小就没有一个完美、温馨的家庭,缺少父母的爱,并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没有父母的教导,明辩是非能力不高,当他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开成良好的思想,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习惯,周围人对他另眼相看,他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担,思想上有负担,当然做其他的事情也就不会有所成绩,他的心理障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期作用形成的,那么他的这种情况是否能有所改变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毕竟他的年龄很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只是在表象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上做了一点尝试。

  二、教育转化目标

  要想消除他的这种增不良习惯,首先应该为他创设一种能享受尊重和关爱的生存的生存环境,唤起他的自尊自信,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好学上上进行为,使他能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与此同时,矫治其心理和行为偏差。

  三、教育过程

  在学习上,我每次上课时,大多时间都靠近他,帮他学习。下课时,我时常让他帮我拿作业或是教具,他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得到了一种荣誉感。一般在下午的时候,我常常给他补课并谈心。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他一个都不会做,可是我引导他画图,并在旁边解说,他都会做得很好的。有一次我怎么引导他都听不明白,我只好对他说:“曹红河,你会做什么题?”,他毫不犹豫的说“另减法”,接着我就给他写了些20以内的加减法,结果叫我大吃一惊,他不但做得快,而且全部做得正确。当时我心里非常高兴,趁机表扬了他,虽然是一年级的题,但他确实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事后我想他并不笨,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引导。在生活上,由于接触时间有限,我虽然没有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大,也没不生活老师那样体贴和关爱,但我时常看见他的服不干净,就告诉他要换,衣服拉链没拉好我就弯腰为他拉好,见到他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我想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心目中却是一种无形的爱。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如果这个孩子常遭到同学的冷眼,老师再不去理睬,他的心理会多么的难受,学生从教师那里得不到尊重,就必然不愿意亲近教师,导致不信任教师,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会大打折扣,强制性的约束更是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细致观察学生、耐心挖掘学生的可爱之处、可赞之处,然后利用恰当的时机和方式,给充分肯定,来唤起后进生内心深处的那颗需要得到自尊和自信的童心。

  四、学生表现

  在数学课堂上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同类学生能做的题。能独立做20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除法能在有图情况下填空。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有所减少。师生感情有所加深。见到我时常会打招呼。但还需要时刻辅导以前的内容。

  五、教育反思

  学生得到自尊和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对于后进生来说往往是最欠缺的东西,是他们的渴望,曹红河同学之所以接受了老师的引导教育,是因为他从教师那里得到了尊重和关爱。唤起了他的自尊和对教师的信任。后进生多种多样,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应该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是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我,开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受到他人的肯定,并发现了自我价值,这样才会使他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下进动力。不管学生在老师犯什么样的错误,我们都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事情,要有耐心、恒心、信心,才能唤醒和激励学生。教师应该始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放手了,那么还会有谁去唤醒那些天真、幼稚的儿童呢?后进生的形成是学生在某环境,某一时间,某一事情,甚至是教师的某一句话触及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教师及时处理,会烟消去散,否则长期下去,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消极情绪应运而生,偏常习惯,心理障碍逐步形成。因此教师每时每刻都应保持一种高度谨慎的心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心理和行为上出现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