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矫正研究

  后进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具有同等意义,特别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意义变得尤其突出。

  后进生大部分都有心理障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通常指在后进生头脑中存在着阻碍接受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不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需要的心理因素。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消极作用的走势,它经常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育采取漠视的或抗拒的态度。要想防治与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一些产生和类别。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究,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认识障碍型。主要指后进生的认识系统方面存在着不利学习不利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中突出表现为智力障碍。

  2、情绪情感障碍型。指后进生同老师的对立情绪和情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时,缺乏义务感、责任感、理智感,容易感情用事,以及不适当的激情(过度焦虑感、冲动)等。

  3、行为障碍型。指后进生一些不正当的坏习惯,如懒散、怕苦怕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勤于思考、放荡不羁等。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常常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

  要防治和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必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来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不良影响下,通过后进生内部心理活动而出现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存在着种种不良现象, 此时的后进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往往善恶不分,美丑难辨,很容易受其毒害和侵蚀。

  二、家庭的不良环境及教育失误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环境及教育失误的影响是造成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具体类型有:

  家庭结构受到破坏,家境突变,如父母离异,再婚等,无暇教育子女,放任不管,有的后进生甚至受到继父、继母的虐待,缺少母爱或父爱,都会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打击,易受坏人勾引,造成恶果。

  家风不正。有些家庭成员存在某些恶习, 生活不检点,行为不轨,如偷窃、赌博、酗酒、生活腐化等,这些问题都会把子女引入歧途。

  家庭教育方法失误。有些父母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只重视子女的吃、穿、用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却忽视对子女良好思想品德的

  培养,有些父母借口工作忙,文化水平低,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或把教

  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些父母宽严失度,方法不当,对子女教育要求不一致。或对子女要求不高,督促不严,甚至溺爱、袒护,对其不良行为给予默许、纵容。也有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且方法不当,发现子女的缺点,动辄就训斥、打骂、关押、饿饭、驱赶出门等粗暴教育方法,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

  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松了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进行思想教育时走形式,没有针对性,只停留在一般说教上;或者进行思想教育时,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态度粗暴,对后进生挖苦、讽刺、体罚等,使后进生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后进生一定会有心理障碍;相反,心理障碍必须通过后进生的主观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才最后形成。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观原因有:

  一、是非观念薄弱,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后进生辨别是非能力差,难分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往往容易接受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一些湖涂的认识,如有的后进生认为“勇敢”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在班上逞强闹事,违反课堂纪律。

  二、异常的情感表现, 由于不良环境和错误观念的长期影响,造成后进生情感上的异常状态。他们爱憎不明,有时会对关心他们的父母、教师产生对立情感,存有戒心,受到挫折时,不是吸取教训,而是把怨恨发泄到别人身上,表现为感情暴躁,喜怒无常。这些异常情感,也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

  三、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如有的后进生明知打架斗殴等行为是错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确认识不能付诸于行动,所以常常“明知故犯”,接受教育时表示“决心改正”,过后又经不起伙伴煽动和物质的引诱又重犯错误。

  了解后进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后,才能使教育后进生具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通过我的大量教育实践证明, 心理障碍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要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心理辅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了如下几种情况: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后进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后进生心理障碍往往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跟后进生个别谈话时,要讲究谈话艺术,坚持三条原则:

  1、心理接触原则。谈话前,要摸准“病根”,找到他们欲求自解而又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谈话要严肃平和,语言要有启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要威胁指责,要允许对方讲话,创造讨论的气氛。

  2、心理相容原则。老师采取的教育措施要适合后进生的认识水平、个性特点及其接受程度。如果信息量过大,后进生“受不了”,“容不下”,就会激发“自我保护反射”,出现心理反抗, 欲速不达、劳而无功。要做到心理相容,必须做到:第一、教育时机一定要选择后进生处于平静,欢乐状态时为宜;第二、要注意后进生情绪的变化,在他们有悔改诚意的时刻进行有效的点拔,指出方向;第三、要尊重后进生的思想,顺情成理,不要鄙视他,且分析问题要留有余地,只有做到心理相容,老师才能把教育信息输入后进生的大脑,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促进转化。

  3、心理反馈原则。后进生心灵深处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和改变现实处境的强烈愿望, 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肯定。因此要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竞赛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用表扬、赞许的方法激发正反馈,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树立改正不良行为的决心。

  二、与后进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消除疑惧心理

  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经常受到成人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或歧视,一般都有疑惧心理,存有戒心和敌意。因此老师要以高度责任感,对后进生做到真挚的热爱与关心,与后进生的感情融为一体,去关心他、爱护他、同情他,而不是厌弃他,使后进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爱的真诚,从而解除疑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

  三、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后进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多半缺乏集体荣誉感,而其中屡受批评或惩戒的后进生还可能有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因此老师矫正后进生心理障碍时,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这种自我认识会加强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爱、自重、自强不息。在尊重后进生同时教育后进生要学会尊重自己,这是培养后进生自尊心的一个重要原则。多支持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后进生为集体多做好事, 培养后进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感到有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鞭策他们。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后进生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和确证自已的价值和能力,有效地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对学习成绩差但有较好足球技术的后进生,教师可举办足球赛,让他们有表演才能机会,扬其所长,教师抓住此“闪光点”进行有效点拔:你在足球有如此高的水平,说明你并不比别人差,假如你在学习上刻苦学习,你同样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好吗?把你对足球的挑战精神用在学习上,  ……    现在我们先来做个详细计划吧!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入一条正确轨道。

  四、锻炼后进生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心理障碍的矫正是一个除破旧型,建立新联系、新动型的过程,在矫正初期,可以用加强管理,暂时避开旧环境和某些诱因的办法,但是成功的改造教育最终是使后进生在难以避免的旧环境和诱因条件下具有抗拒诱惑,坚持正确的方向的行动能力,为此,要通过考验

  使他们得到锻炼。考验是一种信任的表示,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尊严感。考验应当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要有适当监督,不然的话,其结果可能反而更糟。考验过程中,允许出现反复,老师要在反复中坚持教育,循循善诱地帮助后进生总结教训,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性质、程度不同,年龄、性别、个性也不同,因此,要想成功地进行矫正,还必须考虑这些差异,采取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措施,有的放矢进行心理辅导,而不能“一锅煮”,“一刀切”。

  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 教师只有持之以恒,用爱心去教育后进生,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必然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矫正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以发展性为主,矫治性为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方面,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