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浅谈小学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地位

  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是重要的,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更是多方面的。这反映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表明社会、学生和广大家长对班主任寄予多种期望。“角色”的本义是指电影或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把社会比作人生的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所“扮演”角色的总和。“社会角色”是指跟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也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期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根据现代建设进程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小学生,为他们全面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天使”,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已经不再是权威型的“总司令”、“警察”,而是一个具备多重角色身份的民主型的引导者。

  一、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

  1、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班主任是教育人的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要尽“诲人不倦”之职。但是,欲使人昭昭,必先自己昭昭,那就要好学上进。陶行知先生说过:“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知识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难以使学生信眼的。学生对学识渊博,工作上精益求精,教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非常敬佩和遵从。这样的班主任不仅能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工作,而且有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使影响力得到增强,为顺利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础。班主任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的态度,对班级的学风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终身受益。

  2、自我提升,不断积累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须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平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一个人一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只要积累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源头。

  二、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音

  1、将心比心,推心置腹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提法“理解万岁”,成人需要理解,小学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过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学校教育,制造的是教师的听话者和顺从者,这种剥夺主体意识的教育,自然不可能产生儿童对主体确立的需要。我认为,为师之道,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到的。为此,班主任对学生必须真诚、平等,要看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经常跟学生推心置腹地、朋友般地谈心;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有些教师太习惯于“威严”地对待学生了。找学生谈话,很少让学生坐着。学生常常处于“挨审”或被“盘查”的地位,师生之间并没有平等的发言权,学生的心里话还没讲完,教师就滔滔不绝地“开导”起来。学生则不许插话,更不能申辩、“顶嘴”。师生之情被淹没在教师无的放矢或“想当然”的“推理”、“上纲上线”的说教,训斥之中。这样的班主任怎会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2、宽容待生,正视过错

  记得前年我第一次接手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六年级的孩子在他们心里对老师产生一种排斥感,所以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和老师说心里话。一次,朱某某等三位同学深夜到外盗窃东西吃,这是件情节比较严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而要分析他(她)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

  要知心必须贴心。班主任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的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心悦诚服,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三、成为学生品德上的榜样

  1、榜样示范,以身立教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小学班主任更可以说是“师表中的师表”。尤其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对学校环境是陌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学生特别喜欢有童趣的教师。这就要求一年级的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榜样,能和他们在一起,指导他们的行为,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在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之中。

  有人说,以身立教胜过一切言语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刚开学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并没有保持教室卫生的好习惯。一次,我进入教室,发现一小组孩子的脚边有几张废纸,几个小家伙踢来踢去,似乎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扔的。这个时候,我并没有上去严厉地斥责他们,而是弯腰捡起了扔进教室后面的垃圾桶,然后二话不说地开始上课。第二天,我再走进教室,让我吃惊的是地上没有一丝垃圾了。一位小朋友开心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刚才像你昨天一样把脚边的纸扔进垃圾桶了。”我顺势表扬了这个孩子,其他小朋友自然而然知道了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一年级的下学期,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完全进入小学生的状态,也懂了一些小学生行为规范。在一次课间,我无意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今天老师穿裙子了,好漂亮,可是,为什么老师穿拖鞋呢?”另一孩子回答:“我们不可以穿拖鞋,老师可以穿的。”天哪!我这个时候才发现,我犯错误了。有时候,自以为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实在他们眼里,老师是很神圣的,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第二天,我马上换上了凉鞋,并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孩子们议论纷纷,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他们已经懂得了知错就改的道理。

  2、树立典型,培养情感。

  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爱生模范教师”,为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们的爱生情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学校经常要求和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班主任研讨会、文体活动等,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集体劳动成果,要把学生教育好,把学校办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行为影响和感召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如果教师只说不做,则学生也会仿效,教师在学生中也就无威信可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四、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父母

  1、严父慈母,悉心照料

  年幼学生常把教师看成家长、对教师甚至比对父母还尊敬。优秀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和卫生保健,但决不是姑息纵容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是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爱。班主任扮演着使学生既感到亲切、温暖、关怀,又严格要求的角色,其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在学生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的宽容和理解。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灵魂,也就能为建设好班集体提供有利条件。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当然是说学生要尊敬老师,但也包含了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甚至疼爱学生的意思当然,我的学生也着实惹人喜爱。我常用爱抚的眼光望着他们读书,做作业,跳绳,踢毽子;我经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想法来提醒自己。学生生活有困难时,我尽可能地解囊相助;学生生病时,我总是悉心照料……有时候,我放下“严父”、“慈母”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十分投入地做他们的朋友。班队课上,学生唱歌,我也唱。假日爬山,饭后散步,我与学生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平常,我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看,特别好的文章拿到班上念,念到高兴处,教室里总是笑声不断。

  2、生活指导,规范教育

  小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但其活动与成年人有相类似的地方。我们通常把品德、学习、交往等作为小学生的 “工作”来要求;把生活自立、美化环境、消费、健康等视为小学生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强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还不相适应,独生子女尤其突出。因此,对孩子进行生活规范指导,帮助孩子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准备必要的心理条件、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条件,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五、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医生

  1、沟通交流,熟知心理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生生活中封闭症、忧郁、神经性厌食、孤独症、神经衰弱等诸多突出的心理问题。为帮助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并具有优良意志品质、健康的性格和人际关系,要求班主任必须像心理医生那样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也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要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为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学生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等知道,学会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心理障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心理辅导,给予关怀

  去年上半年,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妈妈。爸爸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眼看别的同学都有眼看别的同学都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他却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紧接着,他经常上课思想开小差,成绩也下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不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了解了具体情况,进行家访。平时上课多请这个孩子发言,刚开始,他有点拒绝,慢慢地,我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配合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表扬。孩子开始恢复了自信心,我马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全班师生的努力下,他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小学生幼稚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阳光雨露。在班主任带领下的课堂教学、班级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生巨大作用。因此,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六、成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的“艺术家”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这一点注定了社会、学校与家庭在儿童的教育中具有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作,从而发挥出三方在儿童教育上的最大合力作用,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其中班主任就是这三者沟通的直接“枢纽”。班主任要经常把学生带到社会大课堂和大自然中去进行“活”的学习,到各行各业建设者身边感受时代脉搏,了解改革、开放,了解我国的国际关系与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开阔眼界;要主动依靠社会、社区、学生家长及广播、电视、报刊,帮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和先进科技,力求使学生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环境,贴近国际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挑战;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跟迎接新世纪中华腾飞于世界的宏伟事业联系起来。班主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教育科学送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多做实事。

  小学是这些“天使们”的起点阶段,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领他们走好每一步,不仅在学习上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更能扮演好多重角色,陪伴这些“小天使们”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banzhurengongzuo/1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