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小班数学教案】

大班教案《跷跷板》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跷跷板》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玩跷跷板,长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半圆形积木、玩具娃娃和小动物若干,《能省力的杠杆》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咱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看见我们在外面玩跷跷板玩得很高兴,它们也很想玩,它们想请我们做一些跷跷板送给它们玩,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
  2、请幼儿说出跷跷板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什么材料?
  3、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搭跷跷板。
  4、为幼儿提供大小、轻重的娃娃和玩具小动物,让它们玩跷跷板,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6、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方法、过程与邻座的伙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7、请几名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8、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展开讨论:为什么有的跷跷板两边各坐一个娃娃就能跷起来,也就是两边正好平衡。而有的跷跷板一边做了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或更多的娃娃才能平衡。
  9、教师小结:因为跷跷板下面有一块三角形的积木,这是个支点,当他放在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一样,各坐一个娃娃就能玩了,当她不处于木板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不一样,就会出现一边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和更多娃娃的现象。
  10、幼儿再次探索:移动木板下的三角形积木,当它离木板一端距离越远,离另一端距离越近时,近的这一端东西要放得越多,才能保持平衡。
  11、请幼儿观看录像:内容是小熊和老虎、大象比赛搬石头,并把石头它扔到山下。老虎和大象都输给了小熊。
  教师提问:“为什么老虎和大象力气那么大,这次却输给了小熊了呢?”
  1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小熊在比赛中用一根木棍撬石头,就是运用的杠杆原理,它能让小熊省了很多力气。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一原理,如我们平使用的扳子、剪子等。

  活动结束
  1、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跷跷板,继续体验杠杆原理。
  2、在科学区投放扳子、剪子、秤、螺丝等各种材料,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小百科:在民间中,压翘板是一种健身体育项目;其趣味性强深受朝鲜族及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xiaobanjiaoan/2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