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小班科学教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 《体积变化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 《体积变化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1、目标要求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教学重点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3、教学难点
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时安排  两教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教时
一、复习旧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为外星小朋友友友找到了适宜的居住环境,还为他设计了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
提问:1、友友的宜居地点在哪?(云南大理:年均气温15.1℃)
      2、友友食谱中,一天需要多少热能?(8000多千焦)
引言:上节课,我们安排好了友友的住宿和饮食,并和他投入了
紧张的研究工作。一天中午,友友渴极了,准备喝点冷饮,……
二、新课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三、猜想与假设
1、师问:玻璃瓶为什么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2、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小组长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假设。
3、小组进行筛选,保留值得探究的假设,以供进一步研究。
4、小组代表提出假设
   ⑴这个瓶子质量不好,所以裂了。
⑵冰箱温度低,把瓶子冻裂了。
⑶这个瓶子使用期限到了,就自动碎了。
⑷可能与水结冰有关系。
……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四、实验验证
1、师述:同学们有许多猜想与假设。有了假设,就必须进行验证。我们选取以上⑵⑷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水结冰后体积会不会变大。
研究步骤:
挑选4个同学,每两个同学一组。
⑴准备一个空玻璃饮料瓶,由第一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
⑵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由第二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如果途中水洒了,到小卖部倒满)
3、实验:受条件所限,所以借用学校门面小卖部的冰柜进行。
4、实验结果待下课前2分钟揭晓。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四、知识延伸
1、猜想实验结果:
⑴假如空玻璃瓶没有裂。
⑵假如玻璃杯中的水,结冰后高出杯口。
⑶玻璃瓶裂开的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把玻璃瓶胀裂了。
2、延伸:其它物体是不是也会这样,遇冷体积也会增大?
3、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序号
  
存入时间 问题 提取时间
1 1028 水结冰后体积大了多少?  
2 1028 其他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怎么样?  
…… …… ……

4、根据实验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⑴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⑵醋遇冷后怎样变化呢?
⑶气体遇冷后怎样变?
5、演示实验: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⑴把塑料瓶盖,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在外围画一个圈。
⑵派两个同学把塑料盖送到小卖部的冰柜里。(下课前2分钟拿回)。
⑶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的变化,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6、知识链接:
摄尔修斯:瑞典天文学家,温度的单位符号℃就是为纪念他的贡献而确定的。℃读作摄氏度。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五、课堂总结
1、派三个同学去小卖部分别取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杯和塑料盖。
2、观察实验现象:
⑴空玻璃瓶没有破;
⑵装满水的玻璃杯,水结冰后高出了杯口;
⑶这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也证实了友友的饮料瓶,是瓶中的饮料结冰后,体积增大胀裂的。
⑷塑料盖遇冷后,放入白纸的圆圈中,明显瘦身了。
3、教师猜想: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是否也会瘦身(缩小)。同学们回家要进一步证实老师的猜想。
4、分析:塑料瓶盖、空气、醋遇冷后体积都会变小。
5、结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水结冰时是个例外)
六、课外作业
设计实验:空气、醋遇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略)
一、检查课外作业完成情况
同学们汇报空气、醋遇冷后体积变小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二、事实与证据
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变小),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呢?
1、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
三、分析与总结
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水例外)。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在4℃以下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四、拓展活动
1、友友的问题: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
2、知识链接:热胀冷缩的艾菲尔铁塔
【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它与前后单元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本单元重点是经过思维加工,对事实做出解释,从而得出结论;第四单元则是训练学生用模型的方法进行表达。把“归纳”作为本单元训练重点。
本课《体积变化之谜》是本单元第二课时,本节课侧重对空气受热、遇冷体积的变化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和实验验证。
本节课相关科学知识:体积,是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提出问题:空气受热体积会怎样变化?一部分学生猜想会膨胀、甚至会爆炸;另一部分猜想会缩小;一部分对“体积”的含义不理解。
由此可知,一部分学生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做出与事实相符的猜想,一部分学生的猜想与事实并不相符。由此本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归纳总结等探究过程,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我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情景导入,认真思考,初步感知空气受热、遇冷的体积变化。
紧接着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猜想空气受热、遇冷体积会怎样变化,再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通过做空气受热、遇冷体积变化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从而验证猜想。观看幻灯片或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空气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收获:
1、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空气受热、遇冷体积会怎样变化”进行一些猜想与假设;能通过已有经验,小组讨论,预测出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并能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说出实验思路。
2、通过实验直观观察空气受热、遇冷体积会怎样变化,并能做好记录;分小组表达交流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xiaobanjiaoan/3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