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小班健康教案】

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工作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教师的一项新的业务领域。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然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任。作为心理辅导员的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对于这个颇有前瞻性的心理学预言,中国心理学会在1996年就提出了"全民健心"的概念,并指出青少年是关注的重点领域。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如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与此相对照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健康教育中得到的心理健康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的。各校的心理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校存在以下情况如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匮乏;心理咨询室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调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师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适应并兼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师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渲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生活辅导,即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因成绩竞争激烈,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太矫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班主任  www.banzhuren.cn)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问题,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良好的品性。
  
  2,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①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班主任的优势在于活动课和班会课上,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班主任对于纠正学生偏科和偏师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根据和谐原则制造乐学互助的活动课,班会课气氛;根据兴趣原则配合科任教师完成刺激兴奋点的巩固练习;根据成功原则,对不同程度学生担出不同训练目标等。
  
  ②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指导策略是:在低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到帮助安排课外学习学什么,如何学;在中高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可开展"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2,心灵沟通,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至胜法宝"。
  
  其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总是擅长于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其二,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从实践效果来看,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三,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上所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二)班主任的自我心理健康知识亟待提高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首先,师范学校的心理课程须完善,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让每个师范生都有系统的知识和实践的机会,毕业须持证(现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上岗。其次,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理教育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位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证学校多渠道的心理教育环境。再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肩负重任。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探讨,那么如何在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德育工作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xiaobanjiaoan/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