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小班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导学案教学案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为了缓解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迷惑,尽快地理解这一名词的意义,并能准确地找到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导学案教学案反思

课题

等量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等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为了缓解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迷惑,尽快地理解这一名词的意义,并能准确地找到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注重课前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新课之前,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演示天平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边相等的关系,为下面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奠定基础。

2.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提示和点拨。

在教学中,每一个探究环节开始时,都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更有方向,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天平 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出示一架天平,一边放30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袋质量为300克的盐。

提问: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边的相等关系吗?

2.引出新课:我们这节课专门来认识这种相等的关系。

1.观看老师的演示,明确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说明天平两边的物品质量相等。用式子可以表示为1袋盐的质量=300克。

 

2.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

1.填空。

速度×(   )=路程

总价÷(   )=数量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二、观察实践,找到等量关系。(20分钟)

1.等量关系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一组情境图,组织学生讨论:你能说说这三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才能平衡?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2)指出:跷跷板两边的相等关系就是等量关系。

2.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组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读懂情境信息:哪两人之间的身高有关系?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尝试表示这些关系。

(2)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

3.出示下面这组等量关系。

(1)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2)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3)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提问:这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哪些属于同一种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

4.小结:同一种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1.(1)观察情境图,叙述图意,明确当两边一样重时,跷跷板平衡,说明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即: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

(2)明确等量关系的意义。

 

2.(1)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后表示出三人身高的等量关系。 

(2)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①画图表示;②用等式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或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3.将这三个等量关系与上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比较,找到哪些属于同一种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举例说明同一种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等量关系。

(1)学校原有图书1200册,又买来2000册。学校现有图书多少册?

 

 

 

(2)商店运来苹果560千克,是运来的香蕉的2倍,商店运来香蕉多少千克?

 

 

 

(3)六(1)班有男生1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六(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3.解决问题。

甲、乙两人共写了200个大字,其中甲写的是乙的4倍,甲、乙两人各写了多少个大字?

三、巩固提高,理解应用。(10分钟)

1.完成教材65页1题。

 

 

2.完成教材65页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汇报自己的想法。

 

2.理解题意,找一找等量关系是什么,并表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4.某超市有苹果150千克,又运来10箱苹果,每箱重a千克,现在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反思】
等量关系存在于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学生在大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使用到等量关系。同时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为后面方程的认识和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隶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核心,等量关系实质就是代数思维、方程思想。史宁中教授认为:方程的本质是“在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在数量上相等”。但因其抽象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运用“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关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使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很好地学会了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  感受等量关系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量关系”,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但不具体、不规范。为此,我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准确定位。如课一开始,我用跷跷板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量让学生感知它既有“此起彼伏”的时候,也有左右平衡的时候,它的平衡就表示了两端是“相等”的。进而由鸡、鸭、鹅在跷跷板上的平衡现象,使学生明白了不仅仅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之间是等量关系,不同的东西之间只要重量(某一个特征)相等,他们也能构成等量关系。借助直观跷跷板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用来表示“左边和右边数量相同的一种平衡状态”的观念,通过“不等”和“相等”两种状态的比较,强化相等状态的认识,并从直观上理解等量关系就是两边的量一样多,并建立等量关系的天平模型的直观表象。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讲数学故事形式引入,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探究交流  理解等量关系

通过根据跷跷板找等量关系、根据天平找等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图找等量关系、根据信息(关键句)找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天平模型,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实质是左边放的和右边放的数量相等。引导学生将文字描述的数量关系,借助天平模型转化成等量关系,让学生从原先的直观天平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根据数量关系图在脑中想象一个平衡的天平),再到抽象操作(把想象的天平转化成等式),经历完整的抽象过程。“小羊、小鹿、小马”三只小动物比身高的情境。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体会相等关系, 学会找等量关系。并了解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体验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来表示的共同属性。再引导学生切身经历对比、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表示相同的数量关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用“等量关系式”表达生活原型的模型意识,又提升了学生构建“等量关系式”这一模型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随着对“等量关系”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就学要从更多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等量关系。在这里,我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他们还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帮助学生认识到同规格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在形式表达,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从而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关系”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以上,只是针对本课中自己感到成功的片段进行的反思。虽有欣喜和成功,但同时还有一些遗憾:在学生发言时,为了赶时间,也没能让学生充分地叙述自己的想法,而是急于将孩子们引导到预设的解题思路中来,相信如果当时放心让孩子们相互叙述、补充,会是很精彩的,因为好多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当清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力求做个“傻老师”,将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放心将课堂交给他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xiaobanjiaoan/3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