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父子》公开课教案优秀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父子》公开课教案优秀反思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1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布置】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协助我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朋友,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来。杨家小朋友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小朋友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朋友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
   ⑵ 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⑴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⑵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⑶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⑷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⑸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⑹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⑺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⑻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假如同学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同学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局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同学交流)
六、课堂扮演
  让同学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扮演。和时组织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小朋友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同学尝试读文,
  3、根据同学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协助同学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4、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5、齐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在读通课文后,请同学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教师点拨重点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局部。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小朋友的姓,就故意逗小朋友:“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小朋友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小朋友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供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小朋友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3、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访问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4、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小朋友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小朋友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小朋友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小朋友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
    (交流自身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小朋友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小朋友,回答他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为、应。
   ⑵ 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 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同学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同学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⑴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⑶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⑷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⑸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⑹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如同学能够作出 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小朋友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假如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小朋友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
    孔君平听了小朋友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小朋友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同学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1、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⑴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方: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⑵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⑶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安排后,教师要和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同学一个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发明展示机会,增强同学学习的胜利感。
  2、练习设计:
   ⑴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⑵ 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⑴ 三人行,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七、安排作业
  背诵文言文并写一遍。
【反思】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生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通句子,理解文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围绕这个目标,我确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导入时,我由罗斯福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在解题时,我又让学生对比今天的课文与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何不同,从而引出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并由教师范读,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读得有点韵味了。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抓住谈话,突破难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不会马上理解。因此在这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孔君平为什么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二是杨氏之子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马上体会到了杨家孩子回答的妙处: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杨氏之子的回答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我稍微提示,学生马上说出了无懈可击、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同学还说出了顺水推舟,以牙还牙这些词语。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更说明他们读懂了文意,理解了文章。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语言练习:孔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说呢?学生的回答不乏有赞美之声,谦虚之词。 我想, 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四、深挖教材,拓展延伸
看教材,参照教参,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文意,体会故事中杨家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但是我在细读课文发现,本课体现的不仅仅孩子回答的巧妙,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现着教养、礼貌。因此在学生体会了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我又设计了问题:杨家孩子不仅聪明,还是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课文什么地方能体现出来呢?我又引导学生,你家里来了客人,你怎么做呢?学生马上找到了四个地方:1、“为设果”,客人来了,赶紧拿出水果招待,懂得待客之道,有礼貌;2、“果有杨梅”,端出的水果还不止一种,很热情。3、把孔君平尊称为“夫子”,有礼貌;4、在“孔雀是夫子家禽”前加上“未闻”两字,语气婉转而又不失教养。学生体会得快而且非常准确。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入下去,在拓展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因为这个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孩子充满兴趣。回答或幽默风趣,或善意提醒,或充满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我想此时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五、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而孩子们又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看插图、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后面几句的理解,我就让同桌合作,用上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最后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即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习其他古文的兴趣。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环节也做了调整和放弃,如讲故事,另外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让学生用文言文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许会更感兴趣。
2、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学生语言的评价,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其实,这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