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教案《有用的筛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有用的筛子》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用的筛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3、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幼儿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能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活动准备:
  1、筛子若干个、筷子、勺子、调羹等;
  2、分组操作材料:大米和红豆混合物、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盛分离物的塑料盘子若干
  3、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混合物,设疑。
  1、教师出示红豆和大米的混合物,以情景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大米、红豆混在了一起。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她,把混在一起的粮食分开。)
  (师:怎样把大米、红豆分出来?)
  2、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把两样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幼儿自由猜想。
  3、幼儿操作,使用筷子、手抓、调羹等工具分开混合物。
  (师:你们分完了吗?用的什么方法?你觉得快吗?)

  二、初次尝试:发现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
  1、教师以带来神奇的工具出示筛子,引导幼儿认识,知道筛子上有筛孔。
  (师:你发现了筛子上有什么?这叫筛孔。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就会漏下去。所以要用盘子接住漏下去的东西。)
  2、幼儿合作用筛子筛分大米和红豆的混合物。
  3、教师及时跟进,予以启发引导与深入。
  (师:大米和红豆分开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
  4、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发现: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师:筛子的本领就是能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三、教师出示新的混合物,再次设疑。
  1、教师出示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
  2、出示大孔筛子和小孔筛子,请幼儿比较它们的不同。

  四、再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不同的混合物。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师:要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五、 了解筛子的作用。
  1、在小朋友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筛子的本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很方便?幼儿自由交流与讨论。
  2、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农民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着稻种,农妇用米箩淘洗大米,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扩散幼儿的思维。

  六、留下疑问,发散思考。
  1、出示大米、蚕豆、红豆、面粉的混合物,请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分开。
  2、请个别幼儿来试试看。

  延伸活动:
  1、在科学角,放置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和各种混合物,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
  2、继续找找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小百科:筛子在生活中常指一种用竹片编制的生活用具,圆形,有漏孔,主要是使小颗粒通过孔掉出去。可定义为,通过一定的动力作用可以将物质进行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多孔状结构。常见为方孔,圆孔,矩形孔。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dabanjiaoan/2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