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教学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灰雀》教学设计板书反思》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灰雀》教学设计板书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灰雀》教学设计板书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粒、诚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文件,学生听课文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全班一起归纳。
提示: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四、书写生字 
1.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雀、郊、或、者、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自由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婉转地唱歌——善唱
  3.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提示: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
  师:要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3.师:从第一段我们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现在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怎么样啊,他很焦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宁 焦急 找遍了
五、学习第3—10自然段
  1.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焦急。这时,列宁遇到了谁呀?一个小男孩。那么小男孩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列宁问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那么小男孩有没有看见灰雀呢?他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4.学生讨论。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没……我没看见”——心虚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知道灰雀在哪里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5.师:小男孩刚开始说话吞吞吐吐,同时又很肯定地说灰雀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知道灰雀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可能灰雀是他抓走的。那么,列宁也一定猜测到了,那他有没有责备小男孩:是不是你抓走的?他怎么说?
  列宁 自言自语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惋惜
  师:列宁没有责怪小男孩,他只是说小灰雀很怕冷,他担心它被冻死了,同时也说自己很喜欢这灰雀,很可惜再也见不到它了。那么小男孩听到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学习第11—13自然段
  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
  师: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
  2、师: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男孩,而是去问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
  (提示: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3.师:课文结尾时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他说过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来了,他说到做到。)
  4.师:列宁早就猜到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叫小男孩把灰雀给送回来,并且批评他?
  学生讨论。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评小男孩,可能会伤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来打动小男孩,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另一方面,从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到后来一再肯定小灰雀会飞回来的,说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错误,应该给他机会。列宁的做法说明了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同时,很耐心,懂得教育方法。
七、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列宁很喜欢灰雀,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只不见了。列宁问一个小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小男孩说没看见,但他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后来,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
  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灰雀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一个人要诚实,要善于认识错误,知错就改。同时,对于犯错误的人,要耐心,注意方法,尊重对方,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板书设计:            
    26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反思】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同学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同学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局部——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同学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习对话,最后指名小组扮演对话。通过对话扮演让同学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身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身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同学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学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同学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学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干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同学读书考虑。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同学的疑问对同学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同学读书考虑,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同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沛流露出。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