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听课有感评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课堂上,姚老师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听课有感评课稿反思

2012《童年的发现》听课记录
地点:逸夫小学五(3)班   试讲
授课:王小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情不自禁、不怀好意”等词语。
2、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乎”“似乎”造句。
3、学习抓住文章的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探索与发现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中的关键词导入。
出示“发现”一词,齐读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再出示“发明”一词,指名说出意思,比较并区别两词的异同。
师:发现比发明更容易一些,只要我们留心,不管是长大后还是童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所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7课——童年的发现。
在“发现”前面加上“37童年的”之后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字词教学
出示“澄”字。
师:课文中出现了这个字,注意读准字音,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师:文中的词语是……(学生组词:澄澈,共同理解词义。)
出示“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情不自禁、不怀好意”等词语,全班齐读,重点理解“绞尽脑汁”。
阅读教学
1、初读全文:师:那么作者童年时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把课文朗读一遍,从文中 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一画。
画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投影出示“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全班齐读后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作者的这个发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3、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师:“我”的这个发现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回答。(源于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在飞)教师接下:于是“我”就产生了疑问。
板书:提出疑问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师:我们注意到,作者在这里用了“几乎”这个词,它在句中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比较用与不用这个词的两个句子的异同,让学生用“几乎”说一句话。用同样的方法理解“似乎”并造句。
4、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是怎样探索的?在探索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分小组讨论,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指名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板书:向老师请教
师:老师的回答“我”显然是(不满意)的,因此才激发了“我”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才最终发现了这个规律。而“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可让说是费尽心思,动足脑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示是(较尽脑筋)。
5、通过小结,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探索与发现的兴趣。
6、学习第四部分
师:课文中讲到“我”到了高年级后,有一次在一堂生物课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人的起源时,就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这是为了什么呢?(“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师: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还因为“我”的这个发现竟然得到了证实。板书:得到证实
三、理解最后一句话
分小组讨论,并指名理解。
四、根据板书“提出疑问——请教老师——发现规律——得到证实”指名学生概括本文主要大意。
五、教师总结
《童年的发现》听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姚晓莉老师执教的《童年的发现》一课,虽说是家常课,但姚老师课前扎实的备课,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让我受益匪浅。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中,从学生全神贯注的凝听中,我知道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是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课文篇幅长;其二内容上有些复杂,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姚老师让他们课前进行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搜集,说明老师充分的备课,吃透教材,还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上,姚老师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三、是资料的适时引用为课堂锦上添花。在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时,姚老师补充了有关大科学家布鲁诺因信奉和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的资料,学生听得都入迷了,从他们那一双双痴迷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的情感火花正在脑际闪现……
《童年的发现》评课(于桂红)
这是一篇很难讲的课文,课文很长,叙事中穿插了有关于“胚胎发育规律”的科普知识,而且这科普知识,对学生来讲,一节课两节课也弄不明白,所以初拿到这篇课文,觉得处处是点,不知从何下手。
  幸而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李老师从“发现”入手,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再着手研究发现的过程,最后从过程中体会人物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读到文字背后去,体现了教学的梯度,让学生有的可说,有的可研,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李老师在文出每一个问题之后,都有思维方法的指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时刻不忘指导倾听,让学生与学生也能充分的交流。
  我想,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而是要教给学生有学习的意识,不是从老师身上学,而是从每一个人身上学,能够给学生树立这种意识,相信学生的成绩,也就不再是老师的难题了。
《童年的发现》评课
周三听了王小平老师执教的《童年的发现》,本课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一课课文篇幅长,其二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针对文本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王老师让学生课前进行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搜集,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王老师从“发现”入手,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再着手研究发现的过程,最后从过程中体会人物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读到文字背后去,体现了教学的梯度,让学生有的可说,有的可研,在提出每一个问题之后,都有思维方法的指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时刻不忘指导倾听,让学生与学生也能充分的交流。
在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时,王老师补充了有关大科学家布鲁诺因信奉和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句话。但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发现时,课堂有些冷场,如果教师这时能及时调控,比如老师讲讲自己的童年发现,给学生以启发,课堂效果会更好。
【反思】
这篇课文我认真地读了三遍,我的兴趣点集中在“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规律”上,总是想着:小时候关于飞行的梦是不是真的与人类进化过程中“鸟”有关?母腹中的胎儿怎样再现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胎儿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阅读了进化论的相关内容。作者童年天真可爱,爱寻根究底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发现课文的语言是那么幽默,那么富有童趣。
那么,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过程会是怎样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觉得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时又和我一样,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
等问题充满了好疑惑与好奇。于是我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样把课文的理解与语言的感悟融为一体?最后,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满足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读通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和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得扎实到位。通过对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通过模仿课文说自己童年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