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qwomen.com--幼儿园教学反思】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课后反思》这是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课后反思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课后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        朗读指导。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        理解运用。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4.        课后练习。学生弄清了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然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识字时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小蜗牛和蜗牛妈妈不同身份不同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学生朗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先自己读一遍,不会的字做标注,可询问老师和组内同学解决并给不会的字注上拼音,由于学生刚接触,因此教师给予越详细的指导教学效率越高。课上,指导不够细致,需要改正,备学情还需想全面一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做详细指导
——先自己拼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可询问父母解决并标注拼音,读熟。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小蜗牛爬行方式”, 先讲给同桌听,然后再课上交流。
【反思】
《小蜗牛》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芳菲老师作为入职刚一年半的年轻教师,能在一年级的字、词、句教学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带领学生去发现,着实难能可贵。每一天,我们都能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正像一只永不放弃的小蜗牛么?而我们老师,也需要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神,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dqwomen.com/youeryuanziliao/32336.html